東川印記

一本東川,笑看爭龍斗虎;寰茫兦者,度橫佰昧人生。

自考论文

2009年11月2日星期一



         --晏城赵芳

 

  

 

一、企业经营战略发展回顾. 3

二、专业化经营的利弊分析. 4

(一)专业化经营的优势分析. 5

(二)专业化经营的劣势分析. 5

三、多元化经营的利弊分析. 6

(一)多元化经营的优势分析. 7

(二)多元化经营的弊端分析. 8

四、专业化与多元化战略的选择. 10

 

 

 

 

浅析企业经营的专业化与多元化

 

摘要无论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作为走向21世纪的中国企业,必须认真研究企业发展战略,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企业经营战略是企业为达到自身经营目的的一种关键性活动,在企业经营中,明确确定长远的主要任务,以及完成这一任务而需要的主要行动。翻开近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的榜单,可以发现,每一年上榜的、成功的企业绝大多数是专业化经营的公司,而上榜的多元化的企业只是少数,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就不容易成功吗?风靡世界企业多年的专业化与多元化之争一直没有停息,从表面来看,专业化与多元化似乎是相对独立的经营战略,其实多元化与专业化都是相对而言的,两者并不存在谁是谁非的问题,没有一种战略是万能药,每种经营战略都有它成功的可能性,选择哪种经营战略应该视企业自身和外部环境而定,企业即可以从专业化走向多元化,也可以从多元化走向专业化。

关键词:企业经营战略,多元化经营,专业化经营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关于企业经营战略选择的讨论有很多,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专业化经营,另一个是多元化经营。百年老企业美国通用汽车20096月获得破产保护;专业化这是格力电器区分别于其他家电最明显的特质,也是格力长久以来所坚守着的战略思考,但089月格力“高调”推出了“空气能”家庭中央热水器,099月,“新起点,新征程,新跨越”格力地产成功上市,格力迅速的走上了多元化的道路。不少企业在专业化经营与多元化经营之间徘徊,专业化与多元化究竟哪个更适合企业发展?

一、企业经营战略发展回顾

我们先看一下多元化与专业化的含义:专业化是指企业将所有的资源和能力集中于单一业务,从事符合自身资源条件与能力的某一领域,以求增长发展;多元化又称多角化、多样化,是指企业增加新的产品或事业部,向更广泛的业务领域拓展。多元化又可以分为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相关多元化指各业务之间存在技术和市场的关联性的多元化,包括技术相关型、生产相关型和市场相关型;非相关多元化指各业务之间不存在技术和市场的明显的直接关联。学术界大多以发达国家的企业成长模式为研究对象,其中,美国企业的发展历程被人们普遍认为最具代表性。
    1.早期专业化时期 

19世纪中叶,美国企业绝大多数是高度专业化的企业,只有极少数的一些公司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因为对于美国之类的发达国家还处于社会分工的初级阶段,生产技术比较落后,生产效率较低,资源也较贫乏,企业未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企业必须专注于某一领域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研发速度,争取在本行业取得竞争优势,据统计,1917年美国最大的278家公司中绝大多数是单一产品型企业,而只有7%左右为主导产品型企业。据另一项对1909年美国最大工业企业的调查,产品多元化很明显的只有4家:通用电器公司、西屋电气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坎布亚公司。其中美国通用电器,包括了机械、能源、航空、金融、医药、交通、零售等行业,并且通用电器一直被作为多元化的成功案例。

2.专业化向多元化转变时期

据美国研究显示,美国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在二战以后成为大公司迅速扩张的重要方式;进入50年代初,美国企业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热潮,而且越来越猛烈;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第三次兼并浪潮到来,使美国多元化发展达到高潮。

3.多元化大发展时期

20世纪中叶,“电子革命”的出现又为企业创造了新的产业平台,使一批新产业、新产品产生和发展起来。每个企业一般都拥有了一项或几项核心技术,资源极大丰富,甚至出现了富余资源等待开发利用;企业经营者们也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管理能力极大提高;由于那时市场经济处于自由放任时期,市场上的供不应求,使许多行业存在着极大的吸引力。因此,众多企业开始积极向外扩张,增加商品或服务的数量,满足市场的需求。到了20世纪中后期,随着传统产业逐渐由成熟走向衰退,—方面有些企业的主营业务开始亏损,顾客不断流失,致使这些企业不得不向新产业转移以寻求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本行业已经占据竞争优势的企业面对极具吸引力的新兴产业,也在考虑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企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加剧,为了分散经营风险,取得更好的经营效果,大多数企业都开始采用多元化经营的战略。

4.新型专业化时期

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及西欧又出现了反多元化经营的势头,逐渐形成了“归核化”或“范围紧缩”的新浪潮。大公司们纷纷用多种手段清理非核心业务,集中力量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7080年代通过兼并、收购实现了多元化经营的大公司在随后的几年里发现并没有达到多元化经营的预期效果,有的甚至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既做不好新行业的经营,又耗费了资源和时间。于是像诺基亚等许多公司又开始重新走专业化经营的道路。 

从美国企业的经营战略的历程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表现形式上是专业化向多元化,而后又向专业化转变,企业外在的环境与内部知识及能力的不断变化使美国企业的经营战略不断改变。

二、专业化经营的利弊分析

诺基亚是从多元化走向专业化道路的成功案例,其经历了130多年,非但没有被时代淘汰,反而在短短的六、七年里崛起,诺基亚成为世界通信业与摩托罗拉、爱立信并驾齐驱的三巨头之一,其市场份额三年来稳居三大巨头之首,在中国,以40%的市场占有率傲视群雄,并且是中国市场上的“手机时尚”的代名词。总裁奥利拉进行调查后确定以手机和手机网络设备为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走向专业化经营的道路,再加上其创新文化和危机意识,使诺基亚迅速崛起。

(一)专业化经营的优势分析

1.有利于形成核心竞争力

长期稳定的专业化经营必然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那种经常转变经营方向或核心业务经常变化的企业,实际上是切断了积累知识和技能的路径。专业化经营的企业可以集中各种资源优势于最熟悉、最有潜力的业务领域,专攻一点,不断创新,从而在此领域形成竞争优势,把业务做精、做细、做透、做大。现代化大生产,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只有集中精力、财力、物力和人力专攻一业,才能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不断抢占技术制高点,才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和质量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形成、强化和持续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知名度。

IBM把个人PC部门出售给联想,定位于IT服务业,又如英特尔就是通过对奔腾系列产品不断更新,从而实现对CPU市场的独占;微软则通过window视窗平台的不断研发和更新,实现对操作系统的垄断;德国邮政专注于邮递服务成为世界百强企业;吉列公司则认准男人总要刮胡须,专门生产刮胡刀等等。

2.有利于企业整体战略的运作,实现规模经济

专业化经营,有利于企业整体战略的运作,实现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获得行业内的成本优势,从而获得更多利润,同时让利给消费者,专业化能更好的把握顾客需求的变化,更好的满足顾客需求,取得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势,即使打价格战也处于有利地位(当然我们站在营销的角度并不提倡价格战,这实在是一种缺乏品牌效应情况下的一种无奈选择)

3.有利于CIS战略的贯彻实施

由于专业化,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专心于单一业务或领域,提起公司就知道是生产什么的,对于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实施专业化的企业更容易贯彻CIS战略比如可口可乐、波音、微软、耐克,都有明显的企业形象,只要一提起他们的公司名字,大家就知道这是一家生产什么的公司。

(二)专业化经营的劣势分析

往往很多企业在搞好自己的主营业务时多会考虑向多元化迈进,其实实施专业化也有不利的一面。

1.错失市场机会

由于企业业务集中于某一领域,因此可能会错失其他的一些市场机会。尤其当某一行业刚刚兴起,风险高,利润相应也较高,抓住其中一个,就可以有增长,带来丰厚利润,或许那会是企业未来的救命稻草,比如房地产热。

2.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

实施专业化的战略,其关键处是要在细分市场寻找特殊目标,为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的目标顾客提供专业化的产品与服务,但是,由于市场竞争程度的日益激烈,对许多企业来说很难找到或创造出一个能长期运用专业化战略取胜的核心产品,科技的发展,促使产品更新换代周期加快,市场畅销的产品很快会被新产品代替,并且一旦该行业出现动荡或企业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减弱,企业将会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太高,当发生经营危机时企业因难以退出而陷入困境。

3.资源利用及技术“瓶颈”问题

由于企业经营领域集中,一方面企业的某些技术或资源优势可能得不到发挥,另一方面企业只对特定产品进行研发,而产品研发又投入大,风险高,一旦失败将使企业陷入资金和经营的双重困境中。

三、多元化经营的利弊分析

当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时,娃哈哈2008年在危机中照样势不可挡,年产值达328.3亿元,比上一年提高27.2%,利润达50.5亿元,同比增长高达50.36%,实现了“逆势增长”娃哈哈集团公司董事长宋庆后说,娃哈哈“逆市飘红”是因为一直把主业做强做大,同时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拓展新技术,引进新设备。在壮大主业的同时,利用娃哈哈的品牌和资金优势,进入服装、日化等行业,逐步向多元化企业进军,娃哈哈的多元化发展道路让我们期待。而格力多年来一直是坚持走专业化的道路,但2004914格力宣布以1.5亿元收购格力集团旗下的压缩机、小家电等业务,这是格力第一次收购,引起了人们的非议。随后089月高调推出“空气能”家庭中央热水器,200998日,格力地产又成功上市,进入格力网站首页,会发现格力的产品琳琅满目,格力彻底走上了多元化的道路。众多企业在小有成就时就会考虑走多元化道路,多元化经营有什么利弊呢?

(一)多元化经营的优势分析

1.可以充分利用公司的内部资源与优势

多元化经营可以充分利用公司的技术优势、市场优势、管理优势、服务优势等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由于采用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公司集团领导往往选择市场上利润丰富的领域或项目,随时捕捉市场机会,所以能获得更高的投资报酬,企业在进入相关的产品领域时,可以利用协同效应来树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2 .降低经营风险

多元化经营实际上是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应用,因而证券投资是多元化经营的理论基础,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认为,金融资产投资组合可以由一种以上的金融证券构成。投资人可以通过持有多种不同证券的方式,将隐含在个别证券中的风险分散掉。

多元化的风险分散作用一般是指把企业的资产分散到相互独立且利润流彼此不相关的多个业务当中。当各业务之间的利润不相关时,随着多元化程度的提高,风险就相对减少。所以多元化经营可以有效的规避由于单一产品过时或替代品的出现而引起的经营风险,企业不过于依赖某一市场,使企业即使在遭受某一产品或经营领域的挫折时,通过在其它产品或行业的经营成功而弥补亏损,从而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在条件成熟时企业可以选择、培养和发展新的具有生命力和规模经济的主业,果断放弃已不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且规模经济效益严重递减的原有业务,从而更有利于企业发展。市场需求与市场容量的有限性及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也诱使企业进行多元化以分散风险,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3 .增加影响力,节约促销费用

多元化经营的企业的产品可以选择“统一品牌”或“公司+各别名称”策略,节约促销费用,市场上的多条产品线使用同一品牌,阵容强大,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但是应该注意“统一品牌”策略时,某个品牌的失败可能会影响到公司其它产品的销售。

4 .多元化经营方便消费者购买

由于走多元化道路的企业可以同时提供多条生产线上的多种产品,当消费者对公司某一产品使用满意时,也会购买这个公司的其他产品,节省了由于转换品牌而产生的消费者的时间成本和心理成本,在给企业带来利润的同时也给消费者留下好的印象。

当然走多元化道路失败的例子也不少,“巨人”集团就留给我们留下深刻的教训,1993年,当西方计算机进入中国市场后,“巨人”的技术优势不复存在,处在十分艰难的经营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巨人”没有考虑到如何在自己以往熟悉的计算机软件产业寻求和建立新的优势,而是在房地产热的诱惑下进入房地产。随后,“巨人”又斥资5个亿进入保健品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推出100多个品种。由于缺乏房地产的经营经验,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巨人集团在该领域几乎全军覆没,加之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领域的高度分散和企业资源的有限性,由于多元化战略引发的各种问题,尤其是管理方面的问题凸显出来。没有根据和缺乏市场分析的盲目的多元化战略最终把企业拖垮。事实上,这种过分最求多元化经营的做法,不是分散风险,而是自我扩大风险。

(二)多元化经营的弊端分析

1.有财务风险

不能夸大“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最安全”的作用,资源的有限性,多种产品或领域都涉及,导致资源在多个业务中被分摊,如果企业的资本不足够大,则每种产品或领域都不能做精、做细、做透,更谈不上获得竞争优势了,实践时也更容易出现财务危机,另外随着多元化的进行,企业固定资产的比重会上升,所持有的流动资产资金减少,一旦遇到突发事件,企业就会出现财务问题。

国外一些企业集团确实采取了多元化经营战略,但是,他们一方面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主导产业也已发展到相当规模,受到反垄断政策的制约,不得不横向发展,另一方面,企业集团总部在定位上只但当投资运作机构的角色,而不负责经营,所以更确切的说是多元化投资,而我国很多企业只看到了表象,看到一线机会就开始投资,把有限的资金分散到多个经营项目上,结果哪个项目也达不到规模经济,导致经营亏损,甚至倒闭。

2.不能达到规模经济

对于一些技术含量和资金含量比较低的企业,走多元化是可以的,因为规模经济效果不明显,而对于一些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行业规模效果明显,风险规避的收益不足以弥补规模经济丧失的损失。从某种程度上说多元化经营是以规模经济的代价换取企业经营风险的减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企业越来越集中到技术和资金上,所以多元化经营易使这些企业由于不能达到规模经济而处于竞争劣势地位。

3.增加经营管理难度

企业走多元化道路,其机构设置就会增多,变得庞大,管理层次增加,业务部门同决策部门以及业务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沟通不充分,战略决策迟钝。企业的管理、技术、营销、生产人员必须重新熟悉新的工作领域和熟悉新的业务知识,往往会由于“学习费用”过高而影响效率。

通过兼并或购买走向多元化的企业由于企业之间的文化不同,造成了公司合并后的文化冲突,组织稳定性较差,管理难度相应提高。纵向兼并成功的不多,失败的却不少,即使成功也往往是偶然的、暂时的,最后又不得不通过资产重组出售其非主营业务。多元化的公司必须拥有强势凝聚力和控制力的文化,以使公司通过共同的理念减少管理成本。

4.削弱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优秀的企业,在经营领域的选择上,都首先确定自己的主营业务,并积极培养核心竞争力,并以此为基础考虑多元化经营。不少企业在实施多元化后迷失方向,只是围绕市场热点转,“什么赚钱就做什么”缺乏大局,忽视了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也不能实现各产业的有机整合,导致“1+1<2。企业的多元化必须与其核心竞争力紧密联系,并以培植公司新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心,确保公司的主营业务发展。世界上绝大多数成功的企业主营业务都相对比较突出,本田公司所以能够成功的进入表面上与己无关的行业,如汽车、割草机、水下引擎和发电机等,是因为它拥有在发动机方面形成的核心能力。夏普公司的液晶显示技术使其可以在笔记本电脑、袖珍计算机器、大屏幕电视显像技术等许多领域都比较容易获得一席之地。而韩国的一些大集团多元化经营失败,根本原因正是在于资源分散、肢解了(或者从未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施多元化的企业易没有能力或忽视主营业务,削弱企业构建、加强核心竞争力的能力。

过多的经营方向必然导致不确定性的增加以及企业整合资源和创新的有效性的减弱。尤其是与核心业务非相关的多元化,将使企业内独特学识的累积和整合都难以进行,多元化经营实际上是弱化企业的核心能力。IBM的个人PC部门出售给联想,IBM自己定位于IT服务业,到2008年联想亏损9700万元,联想成全了IBM,确使自己巨额亏损,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是文化冲突的严重性,二是产品多且杂,且跟风严重,在多元化产品中无所适从。

四、专业化与多元化战略的选择

据有关研究表明:从投资心理和资产的运作方面分析,人们倾向于多元化经营战略;而从市场竞争与管理方面分析,人们则更倾向于专业化经营道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寻求生存发展的手段,只有正确选择企业经营的道路才能长期稳定发展。

企业选择经营战略时应考虑如下因素:

1.走多元化时根据市场前景分析选择行业

任何行业或产品都有生命周期,企业应充分去了解市场,分析行业发展前景和产品生命周期,选择发展潜力大,自己比较熟悉的领域进入,在产品或产业处于成长期时迅速占领市场,而衰退期的产业则应慎重考虑,必要时及时退出。同时走多远化到了选择时机对是否能成功至关重要。

2.评估企业自身实力

企业要正确的认识自身,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和内部实力去选择。由于企业资源的有限性,要把资源用在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项目上。如果企业的资源足够丰富可以考虑多元化的道路,但最好先选择自己熟悉的产品,并且与自己原有产品或所在领域具有相关性。还要认真分析企业在进入一个新行业时有没有必要的技术、管理和销售能力,因为在不同的行业里这三个要素是不同的。

3.受企业规模影响

对于中小企业可以考虑低度的相关多元化道路,因他们的规模经济效果不明显,可以及时捕捉市场机会,选择利润较丰厚的,同时当某一产品或项目出现问题时可以迅速的退出,而对大企业来说,虽然多元化可以分散风险,但规模经济丧失更易使企业失去竞争优势,同时某一产品或项目的失误可能会给整个公司造成严重影响。

从世界前100名的企业看,这些企业多专注于某一领域,如可口可乐只有软饮料,这也告诉我们,“做精会做强”,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失败的案例确实不只有一个,多元化经营经营就是错误的吗?不见得,通过多元化经营成功的案例也不少,如通用电器、娃哈哈等。GE和诺基亚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公司,GE走的道路是多元化,诺基亚的道路是专业化的。

企业应该在做SWOT分析的基础上做选择,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保命”第一位,先考虑能确保企业经营发展稳定的专业化道路,观察可以发现,采用专业化经营的企业其成功的概率更大一些;而采用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其成功的概率要更小一些,企业从增加收益和降低风险两个角度考虑,专注于一个行业比多个行业经营更有优势,照看1个篮子比照看10个篮子更容易些,并且篮子也是要成本的。对国内多数企业,由于缺乏雄厚资金,核心竞争力不强,缺乏与世界强手竞争的手段,且缺乏高级管理人才,技术研发也较差,只有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专业领域里,才有可能创造出相对优势,所以比较适合走专业化道路。相对于走多元化道路的企业,专业化经营的企业走的更稳健,由于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寻求长期发展而采取的一种经营战略,如果企业能正确处理主业和辅业的关系,保证主营业务领域的发展是第一位,同时自身条件满足,外部环境也适应的话,围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开展的相关多元化经营也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多元化与专业化只是相对而言,有的企业从专业化向多元化发展,而有的企业则从多元化走向专业化。专业化经营与多元化经营本身并无优劣之分,也没有一种战略是万能药,关键是适合企业自身也适合外部大环境。

 

 

【参考资料】

1.管益忻、韩继志 . 论企业战略多元化与专业化之关系[J]p. 中国工业经济 .1999. 3

2.李月桂. 诺基亚在思考和创新中前行  《东方文化》 2009.8

3.朱丽。娃哈哈蓄势扩张  《东方文化》 2009.4

4.格力品牌延伸迷途  《管理科学》 2009.7

5.宋养琰 . 多元化:企业的陷阱[J] . 工业企业管理 . 121122

6.芮明杰 . 论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再认识[J] . 中国工业经济 . 1998.11

7.建群、朱武生 . 企业多角化经营的误区[J] . 江苏经济探讨 . 1998.4

8. 王秀中 . 企业多元化:理论与实践的反映[J]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 2002.7

9. 芮明杰 . 论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再认识[J] . 中国工业经济 . 1998.11

10. 姜汝祥. 多元化战略与专业化战略有什么不同——从公司管辖体系对比TCLGE、诺基亚之间的差距[J] . 管理科学 . 2003. .2

 

 

     

 

 论文的完成,得益于王桂萍老师从论文框架的确定、开题报告准备及论文初稿与定稿中对字句的斟酌倾注的大量心血,在此我对王桂萍老师表示感谢,谢谢您老师,您辛苦了!在这里,还要特别感谢大学四年学习期间给我诸多教诲和帮助的滨州学院的各位老师及领导,感谢你们给予我的指导和教诲,我将永远记在心里!感谢和我一起生活的室友和同学,是你们让我们的寝室充满快乐与温馨, 是你们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五彩纷呈,谢谢你们了!

最后,我想感谢的是我的爸爸妈妈,求学之路艰辛,是你们一路陪伴我过来的,您给与我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支持,更多是一路的陪伴与教导和做人的道理,千言万语无法表达我对您的爱,就让我用实际行动表示吧。

 

id: 513143604
title: 自考论文
publishTime: 1257141626465
classId: 88735827
moveForm: NONE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